VIP福利
主页 > 地理科学 >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20 3 未知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分类 地理科学

价格:¥3VIP¥0

购买数量: (库存:充足

免登录购买

扫描二维码轻松支付

  •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简答题
1.物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P240
答:(一)物质文化对环境有强烈的依赖性,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1)环境向人类提供资源,提供物质生产条件,从而决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蒙古族的畜牧文化,爱斯基摩人的冰猎文化等。
(2)环境资源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工制品的材料、样式的地域风格。如山区的石木结构,黄土地区的窑洞等。
(3)环境影响产业的分布格局地势。如第一产业受气候条件和水体分布的影响,资源型产业受资源分布的制约等。
(4)地理环境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的地区生产力发展快,反之,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物质文明总是比较落后。
(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1)在农耕文明阶段,主要表现为人类对气候、土壤、水文等农作物生产条件的依赖。
(2)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社会文明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一对资源、能源产地的依赖,文明发展程度与资源的占有程度密切相关。
(3)20世纪 6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后工业文明,信息产业发达。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加大。
(4)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明对环境的依赖的空间范围发生了改变,变地区、国家对所在局部环境的依赖为全体人类对全球环境的依赖。
2.地球系统演化的过程.P47
答: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1)天文时代。所谓天文时代就是地球作为天体的形成阶段。关于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受到肯定和认同比较多的是星云说。认为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都是太阳星云形成的。太阳星云中心部分收缩增温,达到热核反应条件后,太阳形成一颗恒星。氢元素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在辐射压力和太阳风的驱赶下逃离,剩下的主要是硅、氧、镁、铁等较重元素。地球就在较重物质形成的星云中的尘粒互相碰撞、吸引、合并形成。
2)地质时代。地质时代就是地球内部构造形成的阶段。地球形成之初,热能使地球内部增温,密度高而熔点低的铁、镍等物质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地心,密度低而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熔融后上浮,地球逐渐分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原始地壳至少在40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原始大气是地球内部通过火山、温泉等喷发出来的气体形成的,其组成CO、CO2、H2O、N2。海洋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汽凝结而成。海水形成后,溶解了大量的CO2 ,使大气中CO2的逐渐减少。
3)生物时代。生物时代即地球上生物产生和进化的时代。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以及原始大气放电、火山喷发等能量的供应下,氨基酸、糖等简单有机小分子合成,在原始海洋中汇聚起来,经过长期演化形成原始生命。游离氧的出现对地球演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球化学过程和岩石圈的成分,从缺氧还原态环境转化为富氧的氧化态环境。其次游离氧的出现对生物界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的,它促进了生命的进化。
4)人类时代。人类时代即人类的产生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大约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前,人类开始


出现在地球上。经过漫长的野蛮原始阶段,大约距今10000年前,人类的社会文明在地球上出现。漫长的农耕社会之后,距今200多年以前陆续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从此以科学技术所表现的生产力深刻迅猛地推进地球进化的历史进程。
二、分析题
1.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382
答:地理信息技术包括现代地图技术、遥感判读、制图技术和GIS技术等。21世纪是高技术全面发展的世纪,地理信息技术系统的发展,是地理学进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入场券。新世纪的现代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当前,全球信息科学的热点之一就是以“数字地球”为旗号的全球空间数据基础框架,把图像、地图、视频、音频等信息全部在空间秩序框架下数字化,并实现全面无缝化拼接,在此基础上,数字城市、数字流域等区域信息系统也将有大的飞跃。
(2)多维动态可视化。地图信息系统或GIS系统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有突出的重要意义,如三位表现岩体、矿脉,思维表现天气、气候过程等,科学和使用价值都非常巨大,发展前景广泛。
(3)智能化。提高信息分析技能师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空间信息的认知到空间信息概括、分析,再到地理过程的预报、预测,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目前在地理决策方面已出现一些实际应用的GIS简便的程序软件,如工程选址、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为实际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助设计管理手段。但对自然过程的预测、预报信息技术尚需深入研究,将来预期会有更大的突破。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P220
答:(1)公平原则。体现在四个层面上,①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满足人类的普遍需求而不是只满足少数人的需求。②代际之间的公平,即“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保证后世人的发展权利。③资源利用和环境利益的公平。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受压迫、统治和占领的人民,其环境自然资源应予保护”。④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得到尊重。
(2)持续性原则。发展必须在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不能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旨。
(3)需求原则。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增长。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别于悲观论就在于它承认人的需求,并努力去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
(4)和谐原则。和谐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与自然协调,这包括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节约的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发展中的协调,在治理环境上要实现全球统一行动,在经济上社会发展上也要实现全球统一行动。
(5)高效率原则。可持续发展不是停止发展、减缓发展,而是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高效率的发展。 
(6)质量升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实现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小、集体效益最好的经济增长;不是消极地保护环境,而是要接受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使原有的环境更好,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平。
3.区域发展的演化过程.P174
答:区域演化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形态上表现为区域空间的演变。从国家或大的区域发展层面上讲,区域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采集时代区域。人类空间是近似于大自然的均质空间。人类除使用简单工具外,与动物没有大的区别,人类的活动简单分散。
(2)农耕社会区域。人类社会空间在自然空间基础上特化,以独立的社会形态出现,基本是均质的。城市仅仅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行政中心,规模小而分散。基本上缺乏等级度的二元结构。
(3)工业化预备阶段的区域。因投资缺乏,只能在区位优势度大、资源条件好的点上加快资源开发,通过集聚和积累过程,单一的核心和边缘明显分离出来。
(4)工业化起飞阶段的区域。较高的资本积累,建立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经济处于告诉增长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鲜明。城市群初步形成。
(5)工业化大发展阶段的区域。工业内部分工细化,劳动地域分工鲜明,大规模工业化。多核城市结构形成,出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等级城市序列+专业化农业地带”。区域内部实现经济一体化。
(6)后工业化区域。技术型高消费阶段与持续发展阶段。生产增长大大超过人口增长,人的生活质量大为改善,城镇体系形成,等级结构明显,空间结构在更高层次上进入平衡状态。 

用户:免登录购买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024-01-03 20:04:13

用户:正***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024-01-13 20:28:11

用户:免登录购买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024-04-07 12:20:59

    暂无商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