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福利
主页 > 医学 > 【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163 0 未知

【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分类 医学

价格:¥4.9VIP¥0

购买数量: (库存:充足

免登录购买

扫描二维码轻松支付

  •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 专科:宋代。
●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 “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
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
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
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
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
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暂无下载记录
    暂无商品评价

热门资源

医药护合集

   浏览:14421

39科教育学合集

   浏览:3245

【食品科学类】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笔记合集

   浏览:2498

【药学】合集

   浏览:2199

【文学历史类】资料合集

   浏览:1981